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暨南大学:志愿服务队为乡村老人定格笑容

发布时间:2024-05-22 作者:李伟苗 林华婷 刘盾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“这边儿!志愿者来拍照了!”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钱场镇,听说暨南大学的志愿者来拍照,老人们兴奋地换上喜欢的衣服,围在相机旁等待。正在拍摄的老人紧张地捏着衣角,对着镜头露出有些羞涩的笑容。

志愿者穿着蓝色马甲,有的举着相机按下快门,有的在电脑前为老人挑选照片,有的陪老人聊天。他们来自暨南大学“映像”青年志愿服务队(以下简称“映像”志愿队)。

“映像”志愿队成立于2013年。队伍的成立缘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高玉芬的一次外出拍摄。在拍摄中,高玉芬的镜头偶然记录下一位老人。老人倚靠在一座百年老宅的木门前。“那时的场景就像一幅画一样,我果断按下了快门。”高玉芬将拍下的照片送给老人。

然而,3个月后,这张照片竟成了老人的遗照。老人生前将照片特意装进了相框,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桌子上。这是老人一生中唯一的生活照。

这件事触动了高玉芬。为关爱乡村老人,高玉芬和学生们在九月初九老年节,正式成立了“映像”志愿队,到乡村为老人拍照。

耗材采购、住宿安排、交通费用……“映像”志愿队每次下乡都需要至少1万元的资金。得益于社会人士的捐款,以及校友自发提供的资金、资源等支持,“映像”志愿队才能持续开展下乡活动。

“我们不是要给老人拍刻板生硬的证件照,而是要记录他们最自然的生活状态。”“映像”志愿队现任队长何一诺介绍,在拍摄时,老人们面对镜头时总会僵硬局促。两位拍摄的志愿者就打起配合,一位分散老人的注意力,一位举起相机随时抓拍。有时候遇到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,志愿者们还会请村民帮忙翻译,引导老人适应镜头。

每一次拍完照片,老人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挑选。志愿者们很期待老人们看到成片时的神情。“老人的笑容会让我觉得非常开心。”“映像”志愿队现任队长许悦表示。

如今,“映像”志愿队已经走过了广东潮州、湖南溆浦、四川达州、江西丰城等地的乡村。“映像”志愿队为乡村老人建立起一个流动的照相馆,让老人也当了一回生命的“主角”。

在志愿者面前,老人的心事仿佛也有了可以倾诉的窗口。对孩子的思念,家乡新修了路的喜悦……老人们和志愿者讲述着生活的点点滴滴。“希望我们这些小举动能为老人带来情感上的一点慰藉。”队员陈逸说。

从7人的小团队,到128人的“大事业”。11年间,“映像”志愿队拍摄6147位老人,送出7018张相片。许多暨南大学学子加入“映像”志愿队,用影像传递关怀。

2018年,临近毕业的暨南大学学生高煜烨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“映像”志愿队。他走入山区为上百位老人留下了人生照片。大学毕业后,他仍然参与“映像”志愿队的下乡活动。他说,在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满足远超越了物质代价。

加入“映像”志愿队,也让暨南大学学子更关心身边的人。“加入‘映像’后我会更关心自己家里的老人。”从乡村回来,许悦将相机镜头对准了身边的老人,也为他们定格笑容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李伟苗 林华婷 记者 刘盾)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